给孩子一双翅膀,让她自己学会飞翔
时间: 2021-03-04 作者:YHJ 阅读次数: 199你的孩子不属于你/他们是生命的渴望/是生命自己的儿女/经由你生/与你想伴/却有自己独立的轨迹/给他们爱而不是意志/孩子有自己的见地/给她一个栖身的家/不要把他的精神关闭/他们的灵魂属于明日世界/……曾经无意之间看到纪伯伦的这首诗《你的孩子》,感慨颇深。读完便开始重新思考理解生养孩子的意义。她由你生养,却不属于你,她应该有自己独立的人生轨迹,那才是属于她的生命的意义。那在他们成长的路上我们作为父母又能为他们做什么呢?
在养育孩子这件事情上,我们每一个父母,最开始都是没有任何经验的新手。俗话说:第一个孩子照书养。生完大女儿之后,因为没人帮忙,我只能自己带,刚开始没有任何经验,一度很茫然。不知道她为何哭,为啥闹,为什么半夜三更还不睡觉。然后买了很多育儿书,在网上看育儿论坛,看育儿专家分享的育儿经验和知识。终于摸清了她的习性和规律,她的笑代表什么,哭是想干什么……哪怕是眨一下眼睛,她还没开口我都知道她想要干什么。就这样我可以轻松掌握和控制她的一切行动和想法了,带她也轻松了许多。本以为和她的相处模式就这样发展下去就好。
直到有一次带着她回外婆家,有一天读四年级的哥哥放学回家饿了,因为大人不在家就自己动手煎了三四个鸡蛋吃了,据他说自己做的还挺香。但晚上回家就被给爷爷奶奶批评了,说小孩自己在家用煤气灶很危险,三四个鸡蛋就这样煎着吃了有点浪费。听到这我想起小时候也是除了读书她们什么都不让做:1.那个时候流行织毛衣,我也很好奇,但妈妈说:“织什么毛衣看书去。”2.小学六年级第一次洗衣服裤子上的泥巴都没有洗干净,妈妈就说:“不会洗放在那我来洗。”3.初中了洗了衣服晾不整洁邹邹巴巴的,妈妈又说:“晾不好放那我来晾。”读完大学工作之后,回家又说我懒,什么都不学什么都不会做。这个时候我就替侄儿鸣不平了:“鸡蛋哪里浪费了,他不是全部吃了吗?煤气灶使用怕不安全你们应该做的是教会他怎么安全使用而不是不让他做,你们什么都不让他学做,以后又会说他这也不会那也不会。你们就是那种小时候剪断了他的翅膀,长大了又要怪他不会飞翔。”然后看到在一旁才刚刚学会走路的女儿陷入了沉思:我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她拥有一双美丽的翅膀自由飞翔。于是接下来我的育儿之路就开始慢慢偏离原来预想的轨道,往另一个方向走去:我要给她一双美丽翅膀,让她自己去学会自由飞翔。
在这条路上,遇到的第一个问题便是孩子吃饭的问题。在外面看到太多孩子吃饭被几个大人围着追着喂,原因仅仅是因为嫌孩子吃饭慢或者怕弄脏衣服。有的孩子四五岁了还大人一边喂饭孩子一边看手机,那看着都叫一个累啊。我家在学会走路后的开始几天也出现这个问题,吃饭的时候到处跑,我在后面追着喂。这样追着喂了两天我不行了,得想办法让她停下来。于是她跑我就不喂了,过一会儿她自己饿了就来找我要吃的了,我会引导她吃饭要坐到餐椅里吃,这样她就不会跑了。但是她会东搞一下西摸一下,嘴巴在吃饭但是注意力却不在吃饭这件事情上。然后我就给她一个勺子,一边喂她,一边让她自己学着我使用勺子自己舀饭吃,这样她的注意力也在吃饭上来了,每次吃饭都会变得特别的努力和认真。慢慢的她学会了自己吃饭我就停下来让她自己吃。虽然开始吃得很慢,每次吃完地上还得做一次清洁,甚至有的时候还要给她洗个澡和换一身衣服。但是她能很快学会独立吃饭,这让我和她都非常有成就感。过段时间,他看着大人使用筷子吃饭也非常好奇,也要用筷子。就这样,基本上在一岁半的时候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外面,她都能独立使用筷子吃饭了。我也不用每次喂完她之后再吃冷菜冷饭了。
保护好她的爱好。孩子会走路之后,就开始对周围的一切都开始感到好奇,便开始了她人生的首次探索之旅。很快她就会发现有一样东西非常神奇,能画出各种各样的形状和颜色,那就是笔。而且在很多地方都能画:墙上,沙发上,床单上,身上,衣服上…只有你想不到的地方,没有她画不到的地方。有一次上幼儿园遇到她的同学家长说她家宝宝也是喜欢拿着笔到处画,然后她外公外婆就把家里面的所有笔都藏起来了,她找不到笔就不画了。我很庆幸没有这样阻止她,而是买一些可以水洗的画笔和A4纸或者图画书放在桌子上供她需要的时候选择。有的时候会问她:“你画的什么呀?画得很不错哟。以后我们不要在墙上或者身上画了好吗?这样画脏了不好洗就不好看了,我们画在纸上这样我们可以保存下来拿去给爸爸爷爷婆婆和其他小朋友看哦。”后来她画画画得越来越好,在这方面也越来越自信了,甚至一直到现在她都坚持说她长大后的理想就是当一个教画画的老师。很多叔叔阿姨也都说她画画不错很有天赋好好培养她。但我知道她画画其实并没有什么天赋,只是单纯的喜欢画而已,画得多了,熟能生巧便有点样了。现在有空她就在画,画画可以让她安安静静的在那坐一个上午,这也很好的培养了她的专注力,现在不管是学习或者做什么她的专注力都很好,效率也很高。我很庆幸没有在小时候阻止她的这个爱好,而是好好的保护了她的爱好。
让她自己去交朋友。两三岁的时候,出去就很想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刚开始我会带着她去引导她去和其他小朋友玩耍,后来我就让她自己去,她会很大方的走过去问:我可以和你们一起玩吗?很多小朋友都会很乐意说:可以啊!就会开心的玩在一起了。当然有的时候遇到比她大一点的小朋友会觉得她太小不愿意和她一起玩,她又特别喜欢和比自己大的小朋友一起玩。她就会很伤心说妈妈她们不要我玩,我会给她一个拥抱安慰她,告诉她没关系的那你就先玩自己的玩具,说不定你玩着玩着他们看到你的玩具了就会主动过来找你一起玩了。她立马领会了这个意思,马上静下来专心玩自己的玩具。很快那些小朋友就被吸引过来,先是在旁边观察看她玩,然后是靠近互动,很快就愉快的融入玩在一起了。慢慢在这方面她似乎摸索找到了一些窍门,再出去不管是遇到哪些想要一起玩的小朋友,她都能有办法很快和他们玩在一起,交到朋友。
让她学着自己解决问题。有了二胎妹妹之后,因为年龄只相差两岁,她们俩总会发生很多摩擦和冲突,姐姐进入了自己的探索和构思世界,妹妹却总是在捣乱。每天就是吵闹哭,打架,告状。刚开始需要我的介入干预和引导才能“和平”相处,但每天这样也是很头疼。等妹妹三岁左右也能听懂讲道理的时候,我便开始慢慢放开,引导她俩去自己解决问题。我给他们俩立了几条规则:1.不要随便来告状;2.遇到事情你俩自己商量着解决;3.不准打架,谁把谁弄哭了就要负责自己想办法把她哄好,否则便会受到来自妈妈的惩罚。刚开始推行起来是比较困难的。比如姐姐说妹妹总是抢她手里面的玩具,妹妹总说她要玩姐姐那个玩具姐姐不给她。我不会受理她们的告状但是会给她们一些建议,比如让姐姐假装很喜欢另外一个玩具这样妹妹就会喜欢另一个玩具去了,或者让姐姐好好跟妹妹讲带着妹妹一起玩这个玩具,妹妹当然很开心了,其实妹妹喜欢抢姐姐手里面的玩具就是想跟姐姐一起玩而已。妹妹这边我也会告诉她,你不要去抢要好好和姐姐说,姐姐高兴了就会给你的。这时候妹妹马上就会去展示她夸人和讨好姐姐的语言天赋,很快姐姐就被她的糖衣炮弹甜到心软。事情就向着美好的方向发展。当然有的时候两个都犟着谁也不服谁,都不让。那我就会问:“你俩没办法商量着解决是不是?那好把玩具给我,都别玩了。”这就是我给她们的惩罚。如果两个都还想要,就会立马向对方妥协:“好吧好吧,她先玩”,“还是我们一起玩吧”。如果有谁还倔着,没收了这件东西,矛盾就不存在了,不用担心稍加引导小孩子的注意力马上又会被另外一个事物吸引,不会记着这件事多久。引导一段时间之后,我会直接告诉她们:不要来找我,自己想办法解决/你们两个自己去商量。不要低估了孩子对事物的学习能力,大概这样磨合三四个月之后,他们就找到了彼此的平衡点,现在很少来找我告状。其实,这件事看似解决她们俩在日常生活中的矛盾,更重要的是给她们独立去探索解决问题的一个锻炼机会。
学会独立完成任务。在小班和中班的时候,会教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完成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姐姐现在大班了,马上就要进入小学了,幼儿园也在开始一些幼小衔接的内容,每天放学前,老师会布置一些简单的学习任务。作为家长,也要配合老师做好这个阶段的任务。刚开始,回到家都会提醒她赶紧去完成,甚至是陪着她写字学习发视频打卡。虽然尽力尽职做好了家长的职责,却发现她好像并没把这件事当做是她自己的事,而是像在给我完成一样,不催她她就不写,催她守着她写两排字半个小时都写不完,那叫一个煎熬,这样子下去不行。然后我不再守着她写,让她进去自己独立完成,这下速度马上提升了,进去几分钟就写完了,然后拿给我看,完成得都还不错,后来我就不检查了,她也不会来问我今天作业是什么,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进屋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我告诉她,以后我不提醒你了,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情,没写自己去学校挨老师批评,自己承担结果。
当然,这些都只是陪伴她们成长过程中的几件小事,也许我的处理方法并不是最好的,以后也还会遇到更多更多的问题需要我们一起去学习,去纠正,去配合以找到适合彼此更好的相处模式。育儿方法千千万,没有哪一套完美的育儿方法适合所有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有她的个体差异,陪伴方法都应该有所不同。我想说的也不是这些具体的育儿方法,而是育儿理念:你想要孩子长大成长为什么样的人,便给她提供一个什么样的条件和环境,引导她让她自己去努力、去探索、去学习、去成为她想成为的人,走出属于她生命的美丽轨迹,不要去事事为她承担包办,阻断她学习探索的机会。我希望我的俩宝贝长大了之后,能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自由选择。我现在要做的除了陪伴,便是尽力把她们像小鸟一样举过头顶,然后松开手,让他们自己学会振翅,学会飞翔。
图片提供:大A班 杨若萱 编辑:黄晓愿